有江蘇的朋友在連云港公園水塘里發(fā)現(xiàn)一種“肚皮朝上”游泳的紅尾巴小蝦子,問過專家才知道這種小生物有個美麗的名字叫“仙女蝦”,它已經有2億年的歷史了。
美麗的仙女蝦
仙女蝦其實并不算罕見的動物,它在全球許多地方——包括最熱的沙漠和最寒冷的南極——都有分布,在咱們中國也十分常見,卻沒想到因為它的一項生存“絕技”而引起公眾興趣,甚至一舉沖上熱搜榜前十名。因為有人說這種小東西生命力極強,放在100℃的開水里煮幾分鐘都不會死!
果真如此神奇?我們還能愉快地吃蝦了嗎?
仙女蝦不怕開水煮?
說到吃,我可就不困了??!因為這仙女蝦——準確地說是它的親戚,的確能吃。搞水產養(yǎng)殖的朋友對豐年蝦應該不陌生,它又叫豐年蟲、鹽蝦,就是仙女蝦的一種。豐年蝦廣泛用作養(yǎng)魚養(yǎng)蝦的活飼料,它的卵在某寶上就有賣,曬干的,如果紅色細沙一般。
有朋友說了,這蝦卵曬干后還能活嗎?沒錯,這正是仙女蝦賴以存活數(shù)億年的絕招,它的卵有超乎尋常的生命力,可以耐受極端環(huán)境。
我們知道,動物卵的表面密布著細小氣孔,它們需要呼吸。但在外部環(huán)境不適合孵化時,雌豐年蝦產出卵的表面會覆蓋上一層紅棕色細密絨毛,它能在干燥無氧的環(huán)境下存活很長時間。即使在冰點以下,蝦卵也能完全停滯長達兩年;豐年蝦卵能在-190℃的液氮里保存,有一些甚至在沸水里煮2個小時也沒事!想象一下:如果你煮兩個小時的雞蛋,撈出來還能孵出小雞,會不會引起轟動?
煮熟的蛋也能孵出小雞?
這對于豐年蝦卵來說卻完全不是事兒,不僅如此,豐年蝦卵還多次被帶到太空,并且是唯一上過月球再回來的蛋。阿波羅16號和阿波羅17號任務中,有多粒蝦卵被宇航員帶到月球,在經歷火箭振動、強過載等極端條件以及高能宇宙輻射后再被帶回地球,400粒卵中有大約10%最終存活了下來,足見其生命力之頑強。
阿波羅宇航員把蝦卵帶上了月球
你可能會說,既然豐年蝦卵的生命力如此頑強,它又有2億年的遺傳史,為什么我們周圍并不常見到仙女蝦呢?這是個好問題。
包括豐年蝦在內,仙女蝦的生命周期比較短暫,它的繁殖能力很強,一只成熟雌蝦大約每140小時排一次卵,每次產卵約150枚。但仙女蝦大多只有6~25毫米大小,甲殼極薄極軟,它在水里很笨拙,游動速度不快,于是很容易成為魚和鳥類的美餐。但凡是有魚的水塘,或者鳥類經常光顧的地方,仙女蝦就非常少甚至絕跡。
繁殖的仙女蝦
仙女蝦最早的化石記錄要追溯到3.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,有研究表明早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就已經有類似于現(xiàn)代仙女蝦的鰓足類化石了,因此這種動物在地球上的出現(xiàn)比恐龍要早許多。
既然對捕食者毫無反抗能力,仙女蝦究竟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呢?它的生存策略是:到敵人不能生存的地方去。
仙女蝦大多生活在環(huán)境嚴酷的地方:干旱地區(qū)的季節(jié)性水塘、鹽湖、高海拔以及寒冷地區(qū)的內陸湖泊里。在這些地方其它的魚類難以生存,水禽也極少光顧,笨拙的仙女蝦不擔心被吃掉。
鹽田被仙女蝦染成紅色
大多數(shù)種類的仙女蝦進化出極強的耐鹽能力,它們能在25%高鹽度的鹵水里生活,不加區(qū)別地吃掉水里的藻類、浮游生物和小顆粒物,同時把鹽池染成紅色。
蝦卵在正常情況下能立即孵化,但如果外部環(huán)境不適合,比如當水的含氧量極低、鹽度高于15%時,雌蝦產出的卵殼外面會生成一層硬囊,這種帶紅棕色絨毛的蝦卵能保持幾百年休眠狀態(tài),一直到泡進鹽度合適的水里才會被喚醒孵化。
豐年蝦卵是養(yǎng)魚人的最愛
有“活化石”之稱的物種很豐富,鵜鶘從5500萬年前到今天都沒什么變化;鱷魚最早被發(fā)現(xiàn)于2.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;龍魚和彈涂魚是2.5億年前生物從水里轉向陸地生存的有力證明;鸚鵡螺同樣也是三疊紀生物大滅絕的幸存者。即便是我們大多數(shù)人深惡痛絕的蚊子和蟑螂,它們的祖先早在2~3億年前就已經橫行在地球上了,從這個角度看,仙女蝦憑借它獨特的生存技能,在今天的世界取得一席之地,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。
仙女蝦的卵可以抵抗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,卵子的“隱生”特性幫助仙女蝦歷經數(shù)億年生生不息,但仙女蝦本身是脆弱的,只要下鍋立馬熟透。連云港公園的水塘里只要有魚,這種笨拙的蝦子就很難逃脫被吃掉的厄運。
蝦子白灼 蘸料 好吃
我沒聽說有誰買仙女蝦煮來吃,可能是個頭太小肉太少,味道不怎么好吧。